合金6.5精密无缝钢管中主要起析出强化作用的是铝,而不是钛。对于AM350和AM355合金,是马氏体组织中的(Cr,Fe)2N析出相引起时效强化。此外,合金6.5精密无缝钢管含碳马氏体中的钼也是产生二次硬化的元素。这两种早期的合金没有铜、钛或铝析出相的共同作用,因此硬化效果较低。
半奥氏体型时效硬化合金的力学性能与马氏体合金大体相同。与马氏体合金相比,该类合金6.5精密无缝钢管的主要优点是在室温下成形加工更加方便。但不足的地方是在时效硬化前需要进行调整退火。如果耐腐蚀是主要考虑的问题,那么应该选择能获得最高铬固溶度的合金无缝精密管6.5以及热处理。
因此,调整工艺CH优于调整工艺RH,而调整工艺RH优于调整工艺TH。三种工艺的固溶退火温度按升序排序,而Ms温度按降序排序。马氏体PH不锈钢6.5精密无缝钢管中的马氏体组织均匀性高,含碳量低,因此6.5高精密管强度更高。事实上半奥氏体合金通常为板材,在服役条件下对韧性要求不是太高。
尽管δ铁素体对6.5精密无缝钢管整个厚度的韧性会产生不利影响,但残留部分δ铁素体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。1·外12内6.5精密管热处理固溶处理和调整处理。半奥氏体时效硬化合金比马氏体PH合金的精密无缝管更为复杂。根据该类合金6.5精密无缝钢管设计,合金经固溶淬火得到奥氏体组织。该工艺称为调整处理工艺A,固溶淬火后合金的可加工性非常好。
得到稳定的奥氏体主要原因是合金含有较高的铬和碳含量。本质上这类合金用钼代替部分铬,类似于瘦身的301奥氏体合金6.5精密无缝钢管。通过在通常认为的敏化以上温度760℃(1400℉)析出含铬的碳化物,使之具有马氏体合金6.5精密无缝钢管性能。碳化物在残留的少量铁素体界面和晶界处析出,降低了奥氏体基体的碳和铬的含量。
使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(Ms)从低于零下提高到65~100℃(120~210℉),马氏体转变完成温度(Mf)提高到室温附近。这个工艺过程称为奥氏体调整,该6.5精密无缝钢管热处理工艺称为调整工艺A-1400。淬火至室温的材料称为在调整工艺T状态合金精密管6.5内径。调整处理温度越高,析出的碳化物越少,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(Ms)越低。
如采用最高的调整温度955℃(1750℉),则Ms非常低,必须要进行低温冷处理,才能得到6.5精密无缝钢管时效硬化所需的完全马氏体组织。该工艺称为A-1750工艺。